close

今年年初有機會參與閩南語演說比賽的工作人員

稍微記錄了一下評審講評內容以及我自己所注意到的一些問題

首先是評審講評的部分

國小組評審講評

1.上台的行為舉止建議在家需要照鏡子練習,不管是行禮(敬禮)、點頭還是站姿都要避免搖晃或不穩,從叫號從準備區上台那刻起,參賽者所有舉動評審都看在眼底

2.音量要注意,不可以太大聲或大小聲

3.演說非文稿,白話的敘述語詞比叫文言的文章敘述來得好,例如:「褒獎」(X比較不好),但改成「呵咾」(O比較好)

4.演說文稿應該貼近國小生經驗,勿過於深刻或老生常談

5.別讓人覺得在被稿子

6.標點符號停頓

7.儀態配合情緒

 

國中組評審講評

1.合嘴音,如「心情」sim-tsîng,「心」尾音嘴巴需閉合

2.入聲字,凡為聲調尾音為入聲字皆須注意,避免漏音咬字不清

3.濁音聲母,如「宜蘭」Gî-lân,「宜」的濁音聲母要唸出來

 

接下來是我觀察下來,常見的閩南語演說常見錯誤

若未來有機會指導學生,必定需多注意這幾個面向

1.穩健的台風儀態訓練

這個不用多說,很多參加閩南語演說的學生,大部分多具有一定的儀態,更多是曾經國語演說得獎後改參加閩南語的學生,因此台風儀態的部分表現都不會太差。

2.咬字發音的問題

這方面真的口誤的非常多,且我在想甚至連參加演說的學生或是指導教師都沒有注意到這些問題,但是咬字口音絕對是身為本土語專長的評審們會去抓的錯誤!不可不慎!以下統整出幾點我看到、聽到的問題

(1)合嘴音,尾音m、p者,千萬記得嘴吧要合上

這個絕對是大忌,對於台語較不常講的參賽者來說是很容易犯的錯誤,也是評審絕對會抓的一個大重點之一

(2)入聲音,尾音為p、t、k、h者,念短促且尾音嘴吧舌頭的發音位置要正確

這是第二大忌,現在部分年輕人有入聲音留失的情況發生,而且越年輕入聲流失的偏誤越嚴重(?),總之會發生這樣的偏誤多是日常生活不講台語得多,華語本身又無此入聲音系統,因此流失變成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尾音若為p,必須發短促,且嘴唇合閉起來,如「濕氣」sip-khì 的 「濕」sip

尾音若為t,必須發短促,且舌頭最後位置停留在舌間,如「其實」kî-si̍t 的 「實」sit <----這個超多參賽者講錯!!!受華語影響念成 sî ... ...

尾音若為k,必須發短促,且舌頭最後位置停留在舌根,如「心得」sim-tik的 「得」tik <----這個若同時合嘴音跟入聲都消失聽起來就變「新豬」sin-ti

尾音若為h,必須發短促,h入聲為喉塞音,氣流於喉受阻而使發音成短促,如「食肉」tsia̍h-bah,兩字都需念短促

可以注意到入聲指導的重點為「發聲短促」且「發音位置需正確」,此兩點能做到便能夠避免此方面的錯誤發生

(3)濁音聲母,b、g、ng、j 等,發音時聲帶振動帶出有聲的濁音聲

聲母若為b,發音部位由嘴唇來,如帽子bō-á 的帽

聲母若為g,發音部位由舌根來,如五號gōo-hō 的五 gōo

聲母若為ng,發音部位由舌根來,它和聲母g的差別在還多個鼻音,送氣時氣流經由鼻子而出,如「優雅」iu-ngá的雅ngá

聲母若為 j ,發音部位由舌間來,猶如注音符號的ㄖ,但是不捲舌,如「二號」jī-hō 的二jī (部分區域念為gī 或lī,因為有很多方言差之例子存在,因此到覺得j聲母偏誤比較不會抓得那麼嚴)

(4)聲調及變調

聲調的問題主要有三個面相需要注意,分別是「本調」、「變調」以及「輕聲」

台語有連續變調的特色存在,演說比賽觀察下來,本調念錯比較少,但是仍有一些變調念錯的問題,這聽在耳裡雖然從上下文意可以推敲出參賽者在說什麼,但逢聽到就覺得好像在聽外國人講話,怪腔怪調的。

突然要抓此問題沒有太多例子,自己筆記裡只有紀錄到如「訓練」hùn-liān的「訓」hùn,原來「訓」hùn應該要變調為hún,可是當天的參賽者演說念出的是沒有變調的音,聽起來就是超級奇怪....

輕聲的部分,如驚死 (膽小、怕死) 和驚--死 (因受到驚嚇而死去),有些台語字詞若沒有念出輕聲意思則完全不同。

相關聲調的文章整理可以到這篇來:臺灣閩南語的聲調及變調

題外話,當天國中組有一位是來自澎湖長大的參賽者,感覺得出來他有故意想呈現出澎湖腔的特色用詞,例如「魚」他講hîr 而不是較大眾的hî或hû,不過通篇演說其實除了有些特色單字使用偏泉音以外,其實演說時顯少有泉音變調的特色出現,語言接觸後鄉音的遺失無疑的表現出來

(5)文稿內容過於華語化

華語思維的講稿也是一大忌,此又可以分成「語詞」及「語法」兩類來說。

語詞類如

錯過我的朋友  (錯過口語說法建議改成「無拄--著」之類的會更好)

一行人去遐𨑨迌 (一行人當天參賽者的念法是tsi̍t kiânn lâng,我聽到差點嚇到咬手手,建議改成「一陣人tsi̍t tīn lâng」之類的會更好)

去 (動詞口語說法建議改成「泅siû」之類的會更好,可以念魚泅來泅去)

語法類如

(建議改:我干焦看著,副詞在台語多念成干焦)

冊矣 (建議改成:我共冊看了矣,表示完成的動作詞台語多用「了」表示,且放最後頭,前面常會搭配介詞「共」)

人 (建議改成:有一寡仔人,量詞使用也須注意)

是不是按呢?(建議改成:敢是按呢?)敢字問句是老輩較會使用的句法,但是嗎字的疑問詞用法已經漸漸滲透到台語系統裡,我猜再過個幾十年,這樣的語法在未來或許將會漸漸變成是對的,且成為大眾用法也說不定

(6)講錯念錯

這個部分可以再分為兩類,一種是「文白音選讀念錯誤」,另一種是「純講錯」

「文白音選讀念錯」類型如

,演講的講念文讀音káng,當天參賽者念白讀音kóng......

是我的庭,正常來說庭的應該唸ka,當天參賽者念ke......

若是台語為母語使用者絕對很少會犯這種錯誤,有時候真的很慶幸自己擁有自動文白音選讀的頭腦,感謝天感謝地,不如感謝從小和我說台語的阿媽啊!

測試看看自己是否有文白音自動選讀的頭腦

圖源自: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純講錯」類型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歸類,說是口音的偏誤嗎?有些倒是覺得是比賽當下過於緊張而念錯,另一個可能原因是該詞或句日常生活較少使用,所以根本不知道怎麼念,導致演說講出的讀音大錯的例子也是有,如

荏荏馬,也有一步踢。譬喻人雖不是個個精明能幹,但總有其長處,可以互補不足,同樣有所作為,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意思。其中念lám,用來形容身體虛,沒有元氣的樣子,當天參賽者的念lím,推測是把看成「任」,猶如形聲字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的概念呢(汗)

 

 

以上其實除了是對當天閩南語演說的觀察,其實同時也是一直以來我在教學現場觀察到學生常見問題

別說別人了,我自己也是這樣

身邊缺少那樣的語境,就算台語是我的母語

不常講漸而生疏

只能要求自己要多注意

今天整理這篇不僅是給別人看,也是警惕我自己

 

arrow
arrow

    ek7y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